找到相关内容200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明延寿的心性论

    内容和方式来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禅宗初创期(624~674),包括道信、弘忍的“东山法门”和北宗,针对传统佛教重视读经、讲经和积累功德的佛事活动,强调坐禅观心和...事行,即唯注重从事各种有阶次、有形相的修行和功德事业(“兴功涉有”),向外求佛求法,希望依靠佛的神威加持,使自己达到解脱,而忽略旨在自悟自性的理行。   延寿认为,上述禅僧...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2.html
  • 四~六世纪中亚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

    空义,但不堕偏空而能愍伤众生,积累功德(《大正藏》册10,页478、479)。故注者引之以说明菩 萨不同于声闻、缘觉,能用权方便,制掎四非常,不令入于偏空烧尽身分意分而证涅槃。由此文献,可以看出 当时...分别菩萨结使及其功德,如(《大品般若?十地品》说,舍若干法,得若干法 。先来之日,不谓此世无须《菩萨阿毗昙》事。(《大正藏》册45,页131中)   罗什说这部《菩萨阿毗昙》的编排次第乃仿照《大品...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3.html
  • 只为辜恩始报恩

    不但是积累功德的手段,而且也是通向成佛的必要的途径。再如《普门品》的诸种祈愿,简直是一幅活生生的婆罗门祭祀梵天图。 尤其是它塑造的“药王菩萨”,以自戕和自焚作为对世尊虔诚的表现,把“舍所爱身...。 同样的,如果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还有庸俗的神佛崇拜,还有庸俗的因果报应,还有庸俗的地狱净土,还有庸俗的供养功德,那么佛法的智慧又有什么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教又有什么用呢? ...

    王绍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446129.html
  • 道绰、善导和唐代净土宗

    即为他力。”(《安乐集》卷上) 可见,“他力”是指阿弥陀佛的神威之力。相对于弥陀他力,凡自己发愿、修行、积累功德,都属自力。(二)念佛与往生 道绰虽然在《安乐集》中引证《大集月藏经》之文说末法时代“...无数生积累下的罪业,从生死苦恼中解脱出来。在佛教内部、称念佛的名号并非特指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还有称念释迦牟尼佛、阿囗佛、药师佛……佛无数,作为佛国的净土也无数,有不少宣说佛国净土的经典或记述。但道绰...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146248.html
  •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波罗蜜多(pāramitā)等等都是。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功德转让的学说,小乘的重点是强调个人修行,积累功德,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达到涅槃的境界。这样的要求对于那些小国家已经够了。但是随著大帝国,比如说...。早期接受原始大乘的功德转让等思想,到了玄奘时期,又接受大乘瑜伽思想 ( 可能也有中观思想 )。因此,所谓“大乘上座部”,并不是大乘与上座部两者,而是接受大乘思想的小乘上座部,可是又包含大乘与小乘两...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547083.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修梵行,积累功德具足究竟,竟后世时当得作佛,号称叹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世界名宝成,劫曰宝音。普佛之土周匝悉遍,有诸宝树,自然庄严,无沙砾石山陵溪涧,其树音声,哀和...的菩萨思想──大乘佛教。可见没有菩萨思想的大乘佛教是不值得存在,同时,没有将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他人的大乘佛教亦是毫无意义。不过,我们要记住:菩萨在修行上只不过是中途位,绝非最后的阶位,至于蒙他力的救济而...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1)

    畏惧生死,要从中生死中逃脱开来;也不是为了钦羡涅槃的寂静。他的心不与生死与涅槃这二边牵缠着。其次,就修行言,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积累功德,故出假化物,不滞留在清净无为的涅槃境界;为了培养超越的智慧,因而...、菩萨共法。今明从空出假旋转六妙门,即是法眼道种智。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云何菩萨于数息道中,修从空出假观,起旋转,出一切诸行功德相?所谓菩萨行者,当数息时,当发大誓愿,怜愍众生,虽知众生毕竟空,而欲...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19.html
  • 西藏宗教艺术(4)

    财物分成你的我的呢,我把我所有的财宝统统给你。”  交割完财物后,因竭陀出外寻找新家。由于他过去积累了大量的善业功德,他很快又成了一个富翁,而且比过去更富有;而阿阇世王的财物丝毫没有增加,这使他心中更生...火葬“国王和国王的母亲”。正是这句邪妄之语使得他今生投胎时母亲被火葬,自己从火中出生。然而由于他恳请得到国王的饶恕,同时由于他过去供养毗婆尸佛奉献供品以以行其他善事所积累功德,以致他今世获得如此成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747694.html
  •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西藏佛教密宗(1)

    功德业(慈善行为)便不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即使是慈悲被作为一种否认自我和达到智慧的主要手段也罢。当其他教派的佛教徒有时也特别关心积累功德时,金刚乘的信徒们却感到,除非是高度注意,否则专心于积累善行则...及其转移   善良的心、语和行之果都被共同称为功德功德如同恶业的果一样长期存在。大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的自愿行为积累功德,并利用这些积累,这就是说或者是为了改进我们当前的处境和确保转生到相当舒适的环境...

    约翰·布洛菲尔德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847696.html
  • 人间净土与不二法门

    译经史考察,虽然讲述净土的经典有很多,对净土也有种种说法,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以《阿閦佛国经》、《无量寿经》等经典为代表,所讲述的净土是久远过去的比丘或菩萨发下大愿,经过无量时间修行六度和积累功德,然后成就清净国土,接引生前发愿并行善积德,乃至念其名号的众生往生此处。这种净土带有鲜明的超越现世社会的“彼岸世界”的特色。另外一种是以《维摩诘经》为代表的经典所讲述的净土思想,认为净土不离众生,...

    扬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147890.html